中新网贵阳8月21日电 题:贵州桥梁 总是在刷新“世界纪录”
作者 袁超 萧子静 刘叶琳
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贵州,总是在以不断刷新的纪录惊艳世界!正在加紧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其桥面距水面的垂直高度将超越北盘江大桥,成为新的“世界第一高桥”。
花江峡谷大桥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全长2890米,于2022年1月18日正式开工建设,是六安高速公路的主要控制性工程。其625米的桥面至水面高度将再次刷新世界纪录,成为世界山区同类桥梁中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第一的高桥。而这座钢桁梁悬索桥的主桥跨径1420米,也将刷新世界山区桥梁最大跨径的纪录。
图为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唐哲摄
目前,大桥6号主塔已经封顶,5号主塔正在加紧建设中。5号主塔是大桥的最高索塔,设计塔高262米,相当于80多层楼房高度,2023年3月以来,正以平均每天0.8米的速度向上“生长”。
对于一座桥而言,主塔建设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花江峡谷大桥项目中更是如此。这里不仅地形陡峭,而且风场复杂,目前监测到的最大风速超过12级。在这样的环境下建设相当于80多层楼高的主塔,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图为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Fabio Nodari(意大利)摄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突风是这里的常客。”贵州省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山区峡谷风速变化快,有非常强的突发性,极易影响施工安全。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传统墩柱施工技术显得“动力不足”,难以满足超高混凝土桥塔建设的实际需求。
经过一次次试验探索,负责施工的贵州桥梁六安8标项目管理团队研发出山区峡谷超高索塔竖向移动工厂整体式爬模系统,使大桥建造实现了智能化。该系统集设计研发、模架爬升、钢筋部品调位、混凝土精准布料、自动振捣、峡谷风环境监测、智能养护、安全监控、防雷避险及逃生通道等集成控制于一体,同时配有智能塔吊、高强度抗风电梯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不仅有效提升工程建造质效,还可抵御15级大风,确保施工安全。
崇山峻岭中,一条7米多宽的山间岩道蜿蜒曲折,通往大桥安龙岸6号主塔底部。“这条山间岩道是我们修建的施工便道。”六安8标项目负责人吴朝明介绍,进场初期,由于山体坡度超过80度,山间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机械设备根本无法入场,大规模爆破开道既不安全,又易对自然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如何推进工程进度?只能靠人工小规模逐段爆破开挖。
资料图为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魏建摄
“下面就是几百米深的大峡谷,可谓步步惊心。”吴朝明说,施工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岩石滚落的情况,这不仅影响路基临空面侧山体及山脚周围区域的生态环境,还会对下方工点的施工安全产生巨大威胁。
经过反复尝试,六安8标项目团队摸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硬是在峭壁深谷间凿出了一条“挂壁公路”。
未来,这条施工便道将纳入“桥旅融合”永久性工程,成为游客前往花江峡谷大桥游览主塔、体验玻璃栈道和进行户外极限运动等项目的必经之路。
“突出生态保护、融入地域文化,打造桥旅融合示范项目。”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分公司六安8标项目副经理刘豪说,这是大桥建立之初整个建设团队的首要考虑。
花江峡谷一带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这里山高谷深、地形险峻,地质构造复杂,峡谷风力、湿度、温度变化莫测。跨越“地球裂缝”建桥,难度不言而喻。
“在贵州山区建设超级大桥,虽有很多经验可循,但花江峡谷大桥这样的跨度、高度,对桥梁设计与施工都是一次全新的超级挑战。”作为花江峡谷大桥设计团队负责人、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师叶洪平,曾主持过多座特殊结构桥梁的设计工作,有丰富的山区大跨度桥梁设计经验,但在回忆起拿到花江峡谷大桥设计项目时的感受:直言“既激动,又感到压力很大”。
图为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部分工程展示。唐哲摄
为尽快确定大桥设计方案,设计团队历经数月深入实地勘察、收集各类数据,并与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省市级相关单位等反复研究讨论。根据环境适应性,以保护生态为前提,设计团队最终因地制宜采用高桥位大跨度钢桁梁悬索桥方案,缩短了起点岸隧道长度,节约工程总体造价。
“两岸主塔高差大,两岸结构刚度差异大,我们通过调整两岸主塔结构尺寸、加大边跨主缆角度等,合理匹配结构体系刚度;主梁首次采用上、下水平稳定板抗风措施;桁梁两侧的检修步道,局部改造成景观廊道,建成后可在廊道内远眺峰林;6号主塔顶设玻璃观光屋,建成后可乘坐垂直观光电梯实现1分钟登顶……”谈及大桥设计亮点,叶洪平如数家珍。
“我们力争将花江峡谷大桥打造成贵州首个集桥梁观光与高空探险桥旅融合的多功能综合体。”贵州省六安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图为建设中的花江峡谷大桥。唐哲摄
2022年10月,交通运输部印发了《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实现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支持贵州深化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和路旅融合品牌。花江峡谷大桥正是贵州省重点打造的“桥旅融合”示范项目。建设方将把当地花江村古寨文化、布依族民族风情等元素融入大桥的主梁、主塔、锚碇、引桥等,并进行桥旅、体旅项目的设计,打造一个桥旅融合新“热点”。
以“跨越·通往世界的桥梁”为主题的2023多彩贵州·第十六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将于8月22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绥阳十二背后)举行,大展将多视角、全方位展现贵州桥梁建设成就、桥梁建设者风采和路桥建设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也将在大展上一睹摄影师镜头下的花江峡谷大桥建设壮观场景。(完)
在我国青藏、黄土、内蒙古三大高原的交汇处,祁连山宛如一条巨龙,阻挡了腾格里等三大沙漠的南侵,形成了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如今,这座生态屏障得到了更前沿的科技护卫。8月20日,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举办之际,蔚来发起的Clean Parks全球性生态共建计划正式落地祁连山国家公园,同时,蔚来联合多方力量在此建成的全球首个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开始启用。通过这个体系,蔚来向祁连山国家公园提供智能电动汽车进行生态巡护、建设新能源基础设施的同时,还会通过V2G技术的应用支持祁连山国家公园及保护区构建清洁低碳的生态循环。
落成仪式上,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一级巡视员王恩光提出,电动汽车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在祁连山落地生根,为国家公园交流合作树立了新典范、新样板,必将为国家公园生态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通过Clean Parks,蔚来在推动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号召公众参与环保共建方面积累了一定成果与经验。有评论认为,Clean Parks能够号召到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开展专业度较高且长期系统化的环保行动,属于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样板。
祁连山开启“自循环”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Clean Parks的第15处生态共建地,也是Clean Parks与WWF生态共建的第三站。
随着气候变化,祁连山冰川大幅退缩,河西走廊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如何在该地区进一步普及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共同守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变得尤为重要。
蔚来本次在祁连山国家公园落成的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可视作在推动双碳目标落地、稳步推进国家公园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一家新能源车企发挥自身优势、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举措。
该自循环补能体系由光伏电站、V2G双向充电桩和纯电动汽车组成。通过双向逆变式充电技术,即Vehicle-to-Grid(车辆到电网),该体系可实现车辆和电网之间的双向互动,电动汽车的电量可以反向输送回电网,供保护区夜间或应急使用。
目前,蔚来V2G能源自循环场站已在祁连山国家公园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内完成建设,后续将持续支持国家公园及保护区内清洁低碳的生态巡护及能源使用,旨在更好保护我国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祁连山国家公园,通过光伏发电提供清洁能源供给,蔚来V2G光伏自循环补能体系年平均发电量约为67000度,可实现纯电车100%覆盖保护区,同时余电可承担保护区50%以上其他用电,预计每年可以为保护区减碳约53吨。
昔日的大美祁连山,正一步步回归。
一个生态保护高质量共建平台
早在2021年10月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时,我国提出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同年,蔚来发起Clean Parks全球性生态共建计划。这是全球首个由汽车企业发起的支持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建设的开放平台。
此后,Clean Park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丹麦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组织达成合作,在国内已参与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以及大熊猫国家公园等10余处国内生态保护区共建,并在落地了第一个海外项目:与丹麦自然保护协会达成合作,支持丹麦4个自然保护区进行清洁巡护。
Clean Parks的高度开放,不仅限于对待专业机构,还包括蔚来用户和公众。通过“公民科学家计划”,Clean Parks号召更多人参与自然观察和科学志愿者培训计划,协助国家公园“科学志愿者平台”的搭建与完善,支持公众为生态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共建。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也需“长期主义”
相较于传统的短期单点环保活动,蔚来采取了成体系、长时间、可持续的方式,基于Clean Parks生态共建计划发挥自身和合作伙伴各自的资源和技术优势。
透过这项长期行动,蔚来的社会责任理念一览无余。与企业发展理念一样,蔚来在社会责任实践方面也主张长期主义,通过科学合理的长时间持续部署来改善环境,杜绝形式化的单一活动或营销行为。
这背后,是蔚来对自身品牌定位的思考。
作为引领高端纯电市场的品牌,蔚来认为支撑自身发展的不止是产品与服务,还有长期承担社会责任所带来的竞争力与生命力。进而,通过长期在环保领域的贡献与传承,蔚来形成独有的精神气质,结合在其他领域的累积成果,蔚来的新高端品牌形象日渐清晰。
蔚来在企业成立时曾提出“Blue Sky Coming”——即对美好未来和清朗天空的愿景,至今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能起到较强的指引作用,不管是企业经营还是社会责任。
随着Clean Parks生态共建计划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的落地,清洁低碳的生态正循环,正在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之间徐徐开启。